也許今年是貝多芬(1770-1827)幾多百年的誕辰,本港不同團體紛紛舉辦關於他的馬拉松式音樂會,例如九月香港大學演奏廳演奏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,十一月則有著名交響樂團演奏九首交響樂,說不定將會有鋼琴協奏曲或室樂作品馬拉松。

馬拉松式演奏會不但對演奏者的體力和腦力有嚴苛要求,還要考驗聽眾的能耐。縱使大家很愛貝多芬的音樂,但是在沒有中途休息的情況下,連續聽兩小時的音樂,需要高度集中力,所以真的很疲累。

得知演藝學院舉行貝多芬鋼琴奏鳴曲馬拉松,都是公演前數天才知道,還要是免費入場!當然火速上網留位。雖然我只得到第一場的門票,但發現下一場奏《悲愴》(Op. 13)和《月光》(Op. 27 No.2),當然爭取後補位置吧,合共聽了14首奏鳴曲。

演奏會由本港和外地演奏者接力進行,早上十時由李嘉齡(Colleen Lee)開始由F小調(Op. 2 No.1)開始順序彈到C小調(Op.111),以十二小時完成。有些觀眾帶備樂譜,記下一些要點,我則和旁邊的母子一樣,留意演奏者的動作,就像到學校上課,化身為講師的演奏者,向我們示範利用自然的動作,不費吹灰之力,令樂句變得富表達力。當中吳美樂(Mary Wu)很厲害,她彈Op.10 No.1第一樂章,只需用指尖便輕易發出首個C小調和弦的強音,這些只有體型魁梧或是較肥胖的演奏者才能做到,因為他們的指頭較粗大,而她擁有的偏偏是一對纖瘦的手。

貝多芬的所有作品,無論在欣賞和學習價值皆非常豐富,他不甘隨波濁流,不斷在結構及風格兩方面,尋求突破和創新,以鋼琴奏鳴曲為例《悲愴》和《月光》極受歡迎,常見於個人獨奏會上。在這場演奏會,藉此可以聽聽其它的奏鳴曲,我覺得以下的作品同樣精彩:

F大調(Op. 10 No.2):貝多芬難得一見充滿幽默和爽朗的作品,最後樂章是賦格寫法,很好玩的。

降E大調(Op. 27 No.1):將四個樂章奏鳴曲串連成一套大樂曲。

降A大調《Funeral March 送葬進行曲》(Op. 26):悲痛莊嚴的樂曲帶有一點詩意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