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覺得演奏巴羅克音樂非常困難,我反而覺得它是最容易處理。因為演奏手法很簡單,純粹把每一個音正確彈出便行,毋須考究「如歌圓潤富感情」的音色。

我很理解別人寧願花時間學習Chopin或Mozart,他們的樂曲充滿個人魅力,很快完成一首,相反巴羅克音樂是笨蛋又困難的東西。現實是參加演奏考試必須彈巴羅克樂曲吧。

我的練習方法很像合唱團的日常訓練,先讓各聲部各自練習,唱個大概便合起來。由於團員們各自唱自己部分,只要掌握拍子便可由頭唱到尾。可是彈琴教人傷腦筋,由於我只有一對手,我必須用盡雙手彈奏所有聲部的旋律,所以顧及一部之外,還要避免鄰近聲部斷掉聲音。難度雖大,日後看譜變得有「同理心」-化身成指揮,必須瞻前顧後,讓普通平凡的獨奏曲,變成精彩絕倫管弦樂曲。

樂譜拆解

首先我必須相信,只用雙手一定能跟足譜上指示,用同一個鍵盤彈奏,同時保持四聲部的獨立性。

日常聲部主要分佈為四種,Soprano(S) Alto (A)Tenor(T) 及Bass(B),通常S和A在高音譜號,T和B則在低音譜號。為方便演奏者閱讀,S和T的音杆全部向上,A和B則向下。

Goldberg Variation BWV988 Variation 4 – J.S. Bach

一般情況下,Soprano 及 Bass多數分別用右手及左手彈奏,Alto和Tenor則根據音的位置,雙手互相協助彈奏。

萬事起頭難

首先當然分手彈奏,隨便用一隻手把各聲部彈好,毋須跟指法,只要樂句慢慢彈得順暢便可,或是一邊彈一邊唱出來,效果更好。你可以「啦啦啦啦啦」或「do re mi fa so」也可。正常情況下,我用左手彈Tenor或Bass ,右手彈Soprano或Alto 。

接著用雙手試奏S+B,因為它是最容易掌握,仍然不用跟譜上指法,慢慢地彈。只需感受樂曲的大概效果,故不用彈得很熟,當然你可以把其中一部用唱代替。接著彈其它組合,例如S+A,S+T等。一首四聲部的歌曲,合共有六個組合,理想的話全部組合也彈一次,不過我比較懶,夾S+A、T+B和A+T。

初次挑戰多聲部

這是第一道難關,此時我用雙手彈T+B 唱S,或雙手S +A 唱B。同時彈又唱不容易,所以以四小節一組慢慢處理。感到熟悉的話,改用單手彈S+A或T+B兩部。若單手未能跟足譜上的拍子,請用另外一隻手接彈,並用筆記下來,否則忘掉了。

由於Bass 的旋律較Soprano簡單,所以我習慣先練習T+B配S。當S+A做到,自然可以把四聲部一起慢慢慢合奏。我們需遷就另外的聲部彈奏,所以指法需要調整,此時先前的筆記大派用場。

短短兩頁紙的樂曲,處理時間和心機不亞於一首Sonata。不過成功帶來的感動,非筆墨所形容。

主次之分

是演奏任何樂曲的條件,通常是旋律為主,伴奏次要,不過多聲部可以是主旋律,如何突顯出來呢?

首先我分開左右手練習,由於我已經能用雙手彈樂曲,故不用分聲部。練習的時候彈慢一點,期間特意把某聲部誇張地大聲彈出來,覺得足夠就改回本來的彈法,就會發現某些聲部稍為大聲一點。要接受一點是,無名指或尾指的力度比其它的弱,因此我會減慢一半速度練習。切記不要強行練習,以免受傷。

最常用的是處理賦格的主題,或是重覆彈奏時把雙手的強弱倒轉(詳情聽Angela Hewitt演奏Goldberg Variation)。至於怎樣效果才動聽,那就靠分析樂曲,以及多作嘗試。

結語

以上方法適合處理任何音樂,簡單如first lesson 或2 & 3 part invention,以至複雜N聲部樂曲也可以採用。多聲部音樂不一定是fugue,Mozart 和 Beethoven 的室樂都是,鋼琴奏尸鳴曲都是以室樂的理念創作的,所以聽到一層層的旋律。欲彈出理想的效果,就要不斷嘗試,不斷摸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