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多節日食品之中,我對糭沒好感,因為它脹胃,卡路里高,脂肪多,不香口。
我的嫲嫲烹煮技巧十分超卓,幾乎沒什麼菜式是難倒她,糭當然不例外。不過她的糭總是帶濃烈的五香粉味,而且五花腩的肥糕更見倒胃,所以長大後不喜歡吃。
我的婆婆也會包鹹肉糭,還會包鹼水糭。不過她總犯了一般老人家的通病,食材份量永遠隨意,還忽略每項材料處理程序。所以有時很好吃,有時很難吃。
街買的糭當然有高水準,可是它不屬於我的味道啊。在街市買材料的價錢等於一隻糭,我還會買嗎?
想起某年即興到嫲嫲家玩包糭,希望包一隻屬於自己的味道。為免太肥,包一隻Q版糭,將糯米和綠豆減半,選一件勁瘦的豬肉,不放鹹蛋。嫲嫲斷言我的糭一定難吃,因為所有食材有其作用,令味道得以平衡。那隻Q版糭真的好Q難吃,老豆當天看見我跛手鴨腳地綁糭,勸我別包了。
這就是我唯一一次跟嫲嫲包糭。
我每天忙於湊女也想包糭,其實希望永續她的手藝(有好多的)。包糭工序繁多,必須放假才能做,其實最難是添加糭葉封口綁水草的一步,封口不好,裡面的材料就會跑出來了。經過烹煮之後,十幾隻糭只有一隻爆口,成績算是不錯。
各家人對我的糭有不同看法,有人認為必須放蝦米,或是用五香粉醃糯米和綠豆,糯米事先蒸一蒸,豬肉應該連皮煎,加入甜紅豆……不過大家有一個共通點:放得太少豬肉。
糉葉用光了,剩下不少鹹水草,我應該繼續包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