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彈過眾多鋼琴樂曲,我覺得最難處理不是賦格曲,而是奏鳴曲。不過很多人覺得奏鳴曲動聽,就算十分難也願意承受問題,可是賦格曲曲風莊嚴,必須把每一聲部的旋律變得層次感,指法必須正確無誤,否則就影響下一段樂句的音色,要求比奏鳴曲更高。一般學生包括我不想彈賦格,可是為了考試無奈選奏賦格,累鬥累的心態讓大家不願感受賦格的美。
賦格曲通常含三至四聲部,寫法手法和小學時學過的二部輪唱的理念相同,開首總由其中一聲部奏出主題,然後輪到另一個聲部奏出同樣的主題,之後新聲部加入也奏出相同的主題,漸漸產生一股力量。當所有聲部唱完,就會導入發展部,此時作曲家把主題和副主題加以變動,常見如改變調式、逆轉主題的節奏、加長主題的拍子等,這些段落多數是模進形式發展,力量提升。沒多久,某聲部再次奏出熟悉的主題,可是很快帶向終止,不過結尾處雙手似乎緊握了命運。
以一首四聲部的賦格曲為例,開始時切勿一口氣夾左右手彈奏,也不能以譜號劃分雙手練習,建議以聲部為單位。由於我以前合唱團唱低音出身,所以習慣由Bass練起,之後到Tenor、Alto及Soprano。一般來說Bass及Soprano分別用左右手彈,而Tenor及Alto有機會左右交替彈奏,此時不用跟隨書上指法彈奏,隨便選擇一隻手彈奏,惟拍子必須準確。
當所有聲部練習好,然後嘗試夾聲部了。把相鄰的聲部配彈一次,即Bass對Tenor,Tenor對Alto等,簡單一點左右手各彈一聲部,然後漸漸嘗試只用左手夾Bass和Tenor聲部,然後右手夾Alto和Soprano,每一至兩小節集中練習效果更佳。此時大家應該發現部分聲部的音不能死用同一隻手彈奏,那就必須「借」另外一隻手彈奏了。事實上一般的四聲部賦格曲大部分段落只有三部現聲,真正四部合奏的合共最多只有五至六節,大家可特別針對練習,把左手兩聲部夾右手alto,或是左手tenor夾右手兩部。
由於我喜歡處理數學問題,十分著迷一些利用數理形式創作的音樂,連日來我很享受練習賦格曲,有點意想不到,當然大前提歌曲必須動聽。事實上賦格曲不容易處理的,不過學成之後,提升對其它樂曲的理解力,裨益頗大。巴赫《前奏與賦格曲》是所有學習鋼琴的人必須學習的樂曲,可是只有八級程度的人也頗吃力,不如先從幾首由他創作的Two and Three part invention,或是Little Fugue等入手,它的理念及手法和賦格曲很相似。
賦格曲影響深遠,後世有很多作曲家如孟德爾遜和蕭士塔高維契等人追隨巴赫創作《前奏與賦格曲》,「樂聖」貝多芬後期的作品如奏鳴曲或交響樂均採用大量賦格的素材。賦格曲能夠吸引聽眾及作曲家不斷探究,在不斷交替的旋律當中,那獨特的一句總是永不忘懷。